当前位置: 首页 - 经院人故事 - 校友访谈 - 正文

那一年,接到山东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激动得好像找不到北。满脑子想的是大学校园和讲堂长什么样,也幻想着和老师、同学甚至同桌见面的场景。直到背起行囊踏进孕育着春天气息的山东大学新校校园时,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才终于安放在曾在梦中无数次邂逅的这座象牙塔中,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40多年了,光阴似箭,往事如烟。经历过的很多人和事都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随风消散,然大学四年的师生与同窗情谊总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也许因为它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旅程。有关这段旅途的记忆从未尘封,总会时常想起。

遇见我的导师——他和他

初识导师庄德钧教授是在本科生的课堂上。庄老师讲授的是美国经济,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引人入胜。尤其是他洪亮而有磁性的声音振聋发聩。庄老师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这两所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阅历丰富,授课时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深得学生赞誉。庄德钧教授曾作为国家第一批美国富布莱特基金会资助的高级访问学者赴美考察一年。我们这些考取研究生成为他弟子的学生时常听他谈起他在美国的诸多学术经历,包括生活中的趣闻轶事,也激发着同学们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与活力。他在很多时候寓教于行,那种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格和智慧对周围的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记得1993年深秋,我随庄老师和两位研究部门的同行去美加几所大学访问,其中包括山大友好学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宝灵格林大学和加拿大里加纳大学,在这两所大学学习的几位山大学生闻讯赶来看望庄老师,庄老师对这些海外求学的学生问寒问暖,关怀备至,令人动容。所到之处,庄老师的睿智、宽厚、爽朗和谈笑风生感染着周围的每个人,大家都能感受到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归国途中,有一件趣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海关时,作为身兼随行翻译的我,突然因随身携带的迷你剑如何处理卡了壳,那是一所美国友好大学商学院院长送的礼物,我忘了将它放进托运的行李箱,过海关时移民官说他们可以帮忙邮寄,听上去很麻烦,庄老师很简短地对海关人员说了几个英文单词就沟通的很好,连移民官都被庄老师的果断和机智逗乐了。

庄德钧教授的胸怀之宽和爱才之心有目共睹。作为新黄金城667733第一任院长,他为学院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呕心沥血几十年。他曾多次和其他班子成员奔赴天南地北的名校招募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并在学院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浓重的学术氛围,吸引年轻有为者前来加盟,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学校和学院中的拔尖人才,无论是大学管理还是学术研究,均可谓代有才人出,领英数十年。

2001年10月山东大学百年校庆时留影,摄于新黄金城667733会议室,前排中为庄德钧教授

退休之后,庄老师依然关注和关心着学校和学院的发展。直到去世前的几天里,他还在为经济学院建院40周年编撰院史而激扬文字,殚精竭虑。

2016年的教师节,几位山东大学毕业后留在母校任教的师姐弟们相约一起去看望导师庄德钧教授。和往常一样,庄教授微笑着为我们打开房门,大家围坐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88岁的庄老师看上去依然健硕,只是高大的身躯似乎不及以前那么挺拔了。庄老师不厌其烦地询问每一位弟子的近况,工作、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他关心的话题。他幽默的谈吐和豪爽的笑声一如既往,洋溢着智者的豪迈。当我们大家和庄老师告别时,相约过些时日再去看望他老人家。不曾想两个月之后却传来庄德钧教授辞世的噩耗。对庄老师的最后印象就定格在2016年的教师节,成为永久亲切的怀念。

我遇见的另一位学业和人生导师是胡世凯教授,一位纯粹的学者。他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的课堂上,倾听他娓娓道来的各派经济学说的来龙去脉,抑扬顿挫,不由得使人沉醉其中。胡老师讲授《专业英语》时教我们如何理解英文文献,他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语艳惊四座,后来得知胡老师7岁即入教会学校,接受的是全英文教育。也正是在这个课堂上,我心里种下了学术翻译的种子,有了最初的动力。胡老师认为我的中英文理解和表达适合做些这方面的事情,只是那时的我信心不足,又忙于眼前事,无暇触及。多年后我为某杂志撰稿的英文版就是由当时作为该杂志社的客座英文编辑的胡老师教导我如何修正,更多地是鼓励我。在随后的学术研究生涯中,我获得一些机会,翻译了几部学术专著,很想请胡老师斧正,再次聆听他的教诲,然而,他已经驾鹤西去,我心中不免有些缺憾。

我敬佩胡世凯教授渊博的学识,更为他生活中的豁达与潇洒所折服。读研时我曾和同学结伴去胡老师家里拜访,见到他自己亲自动手修理收音机和自行车,样样都做得好,他喜欢说:“DO IT BY YOURSELF”。胡老师去美国访学时快速学会了开车,随即买了一辆二手车,暑假期间相邀在美国同期访学的庄老师一起自驾纵穿美国东西部。庄老师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会开玩笑说:“坐胡教授的车得有胆量。”

胡老师去世前的那几年执教于宁波大学,每次回济南都会打电话约我们几个留校的研究生同学聚会,他总是从住处坐公交车前来赴约,乐此不疲。生活中的胡老师乐观、洒脱、谦逊、热情,我等弟子尤为感慨与钦佩。胡老师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让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浅。

新黄金城6677331985级研究生毕业时师生合影留念。摄于1988年7月山东大学新校图书馆门前。前排中庄德均教授,前排右五胡世凯教授

重温时光的旋律,忆海中泛起朵朵浪花,那些生动的场景历历在目。此刻,庄德钧教授和胡世凯教授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在脑海里。斯人已逝,风范犹存。老一辈学者对待事业和生活的那种豪迈和激情振奋和鼓舞着更多的后来人。

遇见我的同桌——她和她

文史楼上,诺大的教室装下了60多位新同学。当时阶梯教室和多媒体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个头小的女生好像约定俗成似地坐在第一排。于是,我遇见了坐在同桌右边的她:清丽、大方,人如其名。她小我两岁,看上去很沉稳,言语间透露出聪慧。于是,我和她,四年的同桌,美好的缘分,续写了45年来的同学与同事之谊。

初涉政治经济学这一陌生的领域,同学们对课堂和书本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如饥似渴。尤其是在周之美老师讲授《经济学原理》、马家驹老师讲授《资本论》的课堂上,同学们感觉如同饿了很多天突然吃到了美食,尽兴,我听课时脑子反应比较慢,笔头跟不上,加上口音不适,课堂笔记做得零零散散,断断续续,只能课下找补。我每每向同桌的她求助,她的笔记有条不紊,字迹清秀,字如其人。紧张的求学生涯中,我从未见过她哪怕一刻的懈怠。无论是求学期间或此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相比于我的随性和不谙逻辑,她的成熟与包容、思虑之深刻、条理之清晰常常会深深地触动我和我的同伴们。我们常常私下里议论:这个小女生具有领导者的潜质。

她的勤奋好学终成正果。当年毕业时,她是班上正式通过研究生考试继续深造的第一位同学。几年后,时任新黄金城667733院长的庄德钧教授慧眼识珠,亲自带队招聘,硬是将她从中南财经大学“挖”了回来,庄教授在世时每每提起这次伯乐之举,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回归母校后,她便一直奔波在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并行的轨道上。从学院院长到大学校长,一路走来,眼见她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越来越重,她总是信步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负芳华,逐梦前行。与此同时,她潜心研究财政学,著书立说,后来又致力于教育部的新文科项目,主持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她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令人刮目,她做过的每项事业均风生水起,其格局与境界、胸怀与魄力有口皆碑。巾帼豪情纵横苍穹,飒爽英姿砥砺奋进,只要有她在,似乎所有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作为有着几万名学生和数千名教职员工的大学的一校之长,她的工作压力和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在一些难得的同学相聚时刻和倾心交谈中,她说过的两句话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忙并快乐着”;“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回想起多年前我报考和攻读博士学位时她对我说的这句话,让我跨越了原本自设的边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拓宽了视野,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享受这个过程,感谢同桌的她。很多次,很多事,我都曾受惠于她的鼓舞和鞭策。

是的,我同桌的她就是如今的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樊丽明,一束熠熠生辉的黎明之光。

另一位坐在前排与我准同桌的女生总是坐在我的左手边,其实也是睡在我上铺的姐妹,刚入校报到被接到学生宿舍的时候,最先遇见的是她。她皮肤白皙,浓眉大眼,眉宇间自带一股英气。她待人诚恳,热情大度。相对于我的孤僻和怯懦,她开朗又自信。巧的是,我们是同乡又同岁,聊起天来都带着十足的胶东口音,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后来我得知,她老家在文登,后随军旅的父辈在福建的部队大院里长大,会说一口流利的带点儿南方味儿的普通话。她总是那么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在同学间传递着快乐与温暖,深得同学们的喜爱。

校园的生活多半是走三角,宿舍——食堂——教室,我们常常结伴同行,谈以后的工作和理想。她的专业课学习很踏实,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志在实业。毕业后在工作实践中进步神速,很快晋升为烟台市劳务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的同学曾跟我描述过造访这位女精英时的印象:思维敏捷、言语利落、睿智决断,果敢坚定——妥妥地一副雷厉风行的女总裁范儿,隔空似能感受到她的能量和气场。毕业后我和她见面机会不多,每次通电话时听到她爽朗的话语,我的脑海里即刻浮现出当年她那热情洋溢的笑容,她的豪放与坚强……。

她姓丛,名日华,至今我还是习惯地称呼她“小丛”,她也依旧喊我“小秦”。

山东大学经济学系1977级全体女生毕业实习合影留念。1981年冬摄于青岛。前排左一樊丽明,前排右一丛日华

山东大学经济系1977级部分女生百年校庆合影。摄于2001年10月山大校园。右一丛日华,右二樊丽明。

我同桌的她们,毕业后的职位与责任不同,经历与境遇各异,然而,她们以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一代知识女性的卓越气质与风采,勾勒出中国新时代美好蓝图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我的心目中,她们都是近乎完美的杰出女子。曾为同桌是缘分,也是我的幸运。与她们的相识与相知铸成我此生最珍贵的记忆。我感念她们,也祝福她们。此时此刻,我像当年初见时那样向她们问候一声:同学,您好!

近期生活照

2023年8月

内容来自文史楼公众号

上一篇: 校友访谈|山东大学经济系77、78级同学说“我的大学”之金志涛:泛黄的山大记忆

下一篇: 校友访谈|山东大学经济系77、78级同学说“我的大学”之贾衍邦:坚守初心 不负韶华